足球竞彩app哪个靠谱

热门推荐: 惠民惠农补贴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发展第十三五个五年规划

2016-02-01 17:52     来源:广西财政厅
分享 微信
头条
【字体: 打印 下载

为实现“两个建成”的发展目标,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充分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区财政工作实际,特制订《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本规划阐明了“十三五”时期广西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明确了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重点,是未来五年广西财政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未来五年广西各级财政部门履行财政职能、推动财政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时期广西财政发展基本情况

“十二五”时期,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财政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践行“五个财政”发展理念,不断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为实现广西“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和推进“两个建成”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打造发展财政,促进了发展提速增效。一是财政收支总量逐年跃升。“十二五”时期,全区财政收入总量达到9849.13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5537.64亿元,为“十一五”时期收入规模总量的2.3倍,年均增长13.7%;财政支出总量达到16295.38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9653.40亿元,为“十一五”时期支出规模总量的2.5倍,年均增长15.2%。二是支持重大战略加力增效。“十二五”时期,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545.43亿元,安排自治区预算内基建资金57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水利、易地扶贫搬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2亿元支持“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三是财政投入方式不断创新。“十二五”时期,采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整合专项资金、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等措施,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推广使用PPP模式,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二)打造民生财政,促进了社会事业进步。一是财政民生支出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区财政民生支出规模达12562.31亿元,总量规模为“十一五”时期的2.8倍,年均增长17.2%,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平均比重为77.1%,高于“十一五”时期的平均占比(67.6%)9.5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5%,有力推动了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公益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初步建立了涵盖各类群体、针对各类基本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民生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二是为民办实事资金全力保障。“十二五”时期,累计支出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2648.91亿元,超过计划筹措资金478.37亿元,每年均超额完成项目资金筹措任务,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载体,认真谋划年度项目计划,当好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千方百计筹措落实资金并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了各项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三是扶贫攻坚投入持续有力。“十二五”期间,全区财政扶贫投入173.18亿元,总规模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年均增长26.5%。全力支持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机制,按因素法将专项资金切块分配到县,完善扶贫开发绩效评估和激励约束机制,对片区县、重点县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逐步转向考核扶贫成效,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将绩效考评结果与扶贫资金分配挂钩,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55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到10.5%。

(三)打造和谐财政,促进了财政稳健运行。一是市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至2015年,全区已有8个地级市财政收入超100亿元,有25个县(市)财政收入超10亿元。14个地级市财政支出全部超100亿元。县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42元,比“十一五”末增加2722元,增长112.5%。二是政府债务管理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稳步推进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组建政府债务管理机构,初步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清理甄别锁定政府存量债务,并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259亿元(含中央代理发行部分),开创性实现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将政府债券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评估各级政府债务风险水平,全区政府综合债务率水平低于足球竞彩app哪个靠谱平均水平,总体风险可控。三是干部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全厅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服务型机关建设年”活动,通过开展“服务提质、运转提速、宣传提效”三项行动,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了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打造绩效财政,促进了管理水平提升。成立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局,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扩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范围,推行预算绩效目标跟踪监控试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大专项资金、重大政策、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评价以及部门整体支出管理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重点民生资金检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检查、部门决算检查、预决算信息公开检查等一系列财政检查项目,严肃查处各类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促进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

(五)打造透明财政,促进了制度日臻完善。一是财政资金分配不断完善。转变财政部门管理资金的原则,重点在于“定规矩、定标准、定政策”,积极推行“能采取备案制的就不要采取审批制,能下放额度的就不要下项目,能交厅局的就不要留在财政厅,能放市县的就不要留在自治区本级”,并加大因素法分配和竞争性分配力度,减少财政部门对具体项目的干涉,把项目安排的主体责任交还给主管部门。二是财政内控建设逐步加强。制定了《财政厅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专项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机关运转、公共关系等八类重点风险的防控,将内部控制贯穿于财政部门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研究印发了《自治区财政厅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办法》,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三是财政信息公开积极推进。明确公开主体,改进公开方式,畅通公开渠道,细化公开内容,遵守公开时限,财政信息公开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全部到位,部门预决算公开稳步推进,“三公”预决算公开逐步细化,重大基层民生支出、政府债务、政府采购项目信息、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财税政策和规章制度全部公开,转移支付也向社会公开。此外,自治区本级建立了财政信息公开统一平台,提高了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的效率。

二、“十三五”时期广西财政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区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初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攻坚期。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持续推进全区财政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有利条件。

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仍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机遇期,财政仍然具有稳定运行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足球竞彩app哪个靠谱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平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方式和新的增长点将不断涌现。从全区来看,当前仍处于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和各项国家战略规划全覆盖将带来新的开放发展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转变经济核心动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提供了重要机遇;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有利于释放我区经济的内在潜力。二是改革红利逐步释放。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减税降费,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些改革将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叠加优势效应凸显。中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继续优化区位发展格局,有利于全区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快新旧动力转换续接,有利于全区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国民消费升级,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我区更好地发挥生态优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全区更好地发挥政策优势。

(二)不利因素。

全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受宏观环境、自身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运行走势分化,稳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三期叠加”特征表现尤为明显。一是转型升级难度高。传统产业、高耗能行业占比较大但效益不佳,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势头迅猛但比重过小,新动力上升难以弥补旧动力下滑的损失,新旧产业和发展动力“青黄不接”,对自然资源、土地等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发展依赖严重,投资边际效应下降,技术、管理、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二是发展制约因素多。资源环境对经济的约束作用显现,土地、能源等要素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利用外资规模有限,外贸进出口总量小,结构上以边贸为主、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小企业为主、对发展中国家为主,缺乏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区域协调发展难。产业区域性特色不明显,产业布局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匹配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三)面临挑战。

“十三五”时期,受区内外经济运行的影响,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一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经济指标下滑,财政收入增速将可能继续回落。再加上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性减收措施,收入形势将更加严峻。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对财政支出的需求越来越大,全区财政支出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二是财政运行困难加剧。“三期叠加”的效应使中央财政收入增长放缓,预期会减缓全区转移支付增长幅度,财政存量资金盘活的空间急剧缩小,政府债务余额已逼近限额,在全区财政支出刚性较大的状况下,财政运行困难加大。三是财政调控任务艰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既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又需要减税清费激发活力,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既需要防范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又需要规范统筹新增债务,操作难度不断加大。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促进财政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愈加复杂。

三、“十三五”时期广西财政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攻坚战,营造政治、社会、自然生态,着力支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和稳定增长,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推进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谱写建党百年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和有效的政策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改善民生。

2.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合理把握改革时机、力度和节奏,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3.依法行政、科学理财。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依法履行财政职能、依法规范理财行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实施财政监管、依法接受各方监督、依法公开财政信息,健全财经法规制度体系,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4.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把新常态贯穿于财政工作全过程、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协调性,增强组合效应,统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充分发挥,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支持力度加大,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力度加大,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有力。

2.财政运行管理规范高效。预算编制水平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力度不断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全面铺开,预算监督管理持续加强,政府风险防范措施得力,财政基础管理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扎实有效,干部队伍水平全面提高,依法理财意识牢固树立。

3.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建立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要求,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科学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

四、“十三五”时期广西财政发展主要任务

按照中央对广西的“三大定位”和“两个建成”的总体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大财政改革攻坚和制度创新力度,丰富财政政策手段,统筹财政资金,支撑广西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营造“三大生态”。

(一)着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优化供给强支撑。

抓住和用好国家宏观政策,进一步明确财税政策加力增效着力点,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不断提高财政供给政策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带来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培养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坚持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财政投入围绕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精准发力,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厘清政府与市场职能边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把不该管的事情坚决放手给市场和社会。强化长远观念,推进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对规划期内的预算支出实行总量控制和跨年度平衡,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加大各类财政性资金统筹力度,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形成财力统筹考虑、项目统筹保障、管理统筹推进的新局面。创新支出方式,综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各类投资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牵引带动社会投资,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二)着力构建速稳质优收入体系,开源增收强实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开拓财源,强化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加强资金整合使用,积极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激活各类资产,全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一是全力挖潜堵漏强化征管。完善税收收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收入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税收收入科学研判,跟踪分析测算各项税制改革对全区税收收入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税收征管法,依法组织财政收入,支持税务机关依法征管。依法打击税收违法犯罪活动,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项目、重点地区执法力度,加强税务稽查工作。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建设,推进非税收入缴库电子化管理。二是全力推动统筹整合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避免资金使用“碎片化”,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把“零钱”化为“整钱”,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资金有效供给。以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为突破口,逐步推进项目资金、重点科目资金、部门资金、财政存量资金、债务资金、转移支付资金、规范各类收入的统筹使用,推进政府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推进跨年度预算的统筹协调,实现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分配,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三是全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定期统计、定期清理、定期督导的存量资金动态盘活机制。对预算已分配到部门并结转两年以上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结余资金以及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全部收回同级财政总预算统筹使用。对结转未满两年的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类级科目用途基础上调整用于其他急需资金安排的项目。

(三)着力深入实施重大发展战略,保稳促转强调控。 ???

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转型升级、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开发合作新格局,推动沿海沿江沿边沿线地区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统筹整合科技投入资金,优化财政资金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避免科技资金投入“碎片化”和“撒胡椒面”行为。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关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等建设。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由一次性拨款向更加注重滚动支持转变,由前期投入向更加注重后期补助转变,由零散投入向更加注重集中扶持转变,切实提高投入效益。二是积极推进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支持加快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新格局。大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及产业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的产业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新型特色城镇,创新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互动发展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港口建设互动、产业集聚与城镇集群融合、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三是积极推进开放发展。支持建设“四维支撑”“四沿联动”的国际国内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主动承担“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支持与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支持加快向港澳台地区开放,支持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通道和支点建设,支持对接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先进生产力,统筹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开放合作。着力构建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积极培育外向型产业发展集群。努力打造国际合作公共平台,重点支持创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大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投入,提高专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四是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工程”,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提高产业和经济绿色化程度,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培育绿色消费热点,促进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着力扎实推动共建共享发展,惠民补短强保障。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推动解决好与人民利益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提供多样化社会服务,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幅度,全力开展脱贫攻坚战。财政扶贫资金重点向扶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石漠化片区倾斜,紧紧围绕54个贫困县和5000个贫困村,大力实施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等扶贫工程。通过加强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创新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方式等多措并举提升支持扶贫工作保障能力。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大通铺”。 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加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落实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大投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化上水平,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特殊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度。三是促进大众就业创业。支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及就业帮扶。完善就业补助政策,整合各类就业创业资金,加强对就业创业资金的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四是促进健全社保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坚持精算平衡、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制度整合,确保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防范基金支付风险,确保社会成员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促进健康广西建设。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可持续运行,推进健康广西建设。继续支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提高均等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和壮瑶医药事业。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计划生育服务投入政策,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六是促进“三农”事业发展。创新投入理念,健全持续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对扶贫、农业的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树立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突出民生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改革理念,深化创新各项支农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坚持绩效理念,改进和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三农”防灾减灾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五)着力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改革创新强支柱。

按照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的思路,建立以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为内容的现代财政制度。一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使用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到2020年提高到30%以上。二是健全透明预算机制。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公开到具体项目。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部门预决算;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并研究将部门预决算按经济分类科目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三是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完善政府债务全口径预算管理、项目库建设、限额管理、风险评估和预警、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管理制度。四是健全税制体系。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开展房地产税制改革、环境保护税改革研究,做好资源税深化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结合国家税制改革总体要求,逐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构建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税体系。五是健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机制。在中央明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自治区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六)着力持续推动财政管理创新,依法监管强绩效。

始终坚持把管理创新贯穿于财政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建立促进财政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运行效能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完善国库管理改革。全面规范国库资金管理。扎实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改革试点,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兑付,全面清理整顿存量财政专户。继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巩固优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加大公务卡结算制度推广力度。督促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建设。二是完善投资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评审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支出预算评审机制、投资评审工作协调机制和投资评审结果运用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投资评审监管,加强评审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改革评审项目任务安排办法,强化对评审人员的监管。进一步提高投资评审效能,探索及建立分类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和投资评审数据库,建立项目评审时效约束机制。三是完善财政监督职能。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市场秩序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继续深化财政监督机制建设。整合监督资源,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各业务管理机构监管职责,全面加强财政资金跟踪监管和财政检查成果转化运用,不断完善财政“大监督”格局。四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范围逐步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

(七)着力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务实强服务。

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的财政工作执行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确保财政“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财政工作全面完成。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的头脑,以厅党组和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财政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法治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二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足球竞彩app哪个靠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足球竞彩app哪个靠谱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深化全区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源头治本,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不断开创财政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三是进一步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坚持多元化的干部素质提升战略,继续实施财政干部素质提升计划,整合与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紧扣打造新的战略支点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以各类岗位及业务培训班为平台,统筹抓好财政干部轮训、调训和专训工作,打造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精品培训项目,努力使更多干部通过接受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财政干部队伍。

附件

关联文件